|
|
去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意大利展馆是目前唯一应用透明水泥的建筑物 |
|
|
透明水泥上含有无数允许阳光直接射入建筑物的微型孔 |
|
|
透明面积为20%的嵌板上约有50个孔 |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意大利建筑师Italcementi近日研制出一种“透明水泥”,阳光能够透过墙直接射进屋子里,以致建筑物的墙面看上去就像巨型的玻璃窗。
据悉,这种名为“i.light ”的透明水泥材料上包含了无数大小为2至3毫米的微型孔,阳光能够通过这些微型孔直接进入建筑物内。从某些角度或者远距离来看,透明水泥和正常水泥的外观一模一样。然而,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使用这种水泥的建筑物的墙面将宛如覆盖了一张薄薄的网,细小的网眼担负着筛选阳光进入屋内的重任。
Italcementi用一种新型的特殊合成树脂的混合物研制出了这种透明的水泥。截至目前,透明水泥只在去年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展馆上进行了应用,但研究证实,透明水泥能够节约建筑物白天用作照明的电能。该意大利展馆高度为18米,其中透明水泥占总建筑材料的含量接近40%。换句话说,Italcementi利用多达189吨的透明水泥,制成了用于展馆的3774块透明及半透明墙面嵌板。每块透明嵌板中含有近50个透光孔,孔的面积约占嵌板面积的20%。而半透明嵌板由于调制了合成树脂的混合成分,能见度只占到了10%。此前,科学家曾研制出过一种类似的水泥材料,但方法是在水泥中插入光纤电缆。Italcementi声称用上述新型混合物制成的水泥具备更佳效果。
Italcementi所在创新团队的负责人Enrico Borgarello表示,与光纤合成树脂相比,由塑料合成树脂制造的透明玻璃成本更低,且透光能力更强,因为后者包含了更为宽泛的视角。事实上,塑料合成树脂提高了该水泥的透明度性能,从而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透光效果。Borgarello表示,用于意大利展馆的3774块嵌板每日的生产速度接近200块。创新团队之所以选择修建该类透光的展馆,是因为他们想要发现一种具备“创造性和效率性的方案”。另外,透明水泥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但是针对透明水泥是否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的问题,公司对此仍未做出决定。(尚力)
新华网布鲁塞尔12月17日电(记者 缪晓娟)欧盟成员国领导人17日决定,给予黑山加入欧盟候选国地位,从而使这个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迈进了重要一步。 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在欧盟峰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领导人决定给予黑山候选国地位再次表明欧盟领导人坚信西巴尔干国家会融入欧盟大家庭。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欧盟领导人的这一决定是欧盟致力于巴尔干地区未来发展的强有力信号。 不过,欧盟领导人没有确定何时启动与黑山的入盟谈判。通常入盟谈判至少要耗时数年,候选国正式入盟前必须满足欧盟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经过数次扩大,欧盟由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7国。2008年底,黑山正式递交加入欧盟的申请,今年11月欧盟委员会对黑山进行评估后建议给予其候选国地位。 除黑山外,目前还有克罗地亚、冰岛、马其顿和土耳其4国取得了入盟候选国地位。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2010年度备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已火爆登场。在影片中,身为工业间谍的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还是位盗梦专家,在受害者毫无防备之时(即做梦的时候)窃取秘密。柯布具有一项相当罕见的本领,即“盗梦”。他可以在受害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向其大脑中植入一段意识,看着这段意识慢慢发展并扎根于现实之中。柯布说:“最具适应力的寄生物就是意识。”
《盗梦空间》是一部情节复杂的科幻惊悚片,剧情介于007系列影片和《黑客帝国》之间。《盗梦空间》中的许多剧情曾被《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过,下面就是该杂志总结的有关《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需了解的有关梦境和潜意识的知识。
1.读取梦境未来或能实现
在《盗梦空间》中,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然后,几位盗梦专家自己也会进入梦乡,通过那台机器进入目标的梦境。这种虚构的盗梦机被称为“便携式自动Somnacin静脉注射器”(简称PASIV)。
实际上,可以有效读取别人大脑的装置已经存在。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MRI)扫描仪,可以捕捉大脑活动照片,然后通过软件再现志愿者正在看到的图像。研究人员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或许能对某个人的梦境进行记录,同时又不存在像电影中描写的分享梦境带来的麻烦或危险。
利用somnacin这样的药物,进入别人的梦境是不可能的,但有些药物确实可以显著调节我们的睡眠,如莫达非尼(modafinal),这种药物可以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还有一些新型安眠药则会让人进入“超级睡眠”。
2.我们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梦境?
要想经历清醒梦(lucid dream),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时,经常训练自己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在做梦吗?”一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人尤其擅长做这种清醒梦,或许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有数个小时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
《盗梦空间》中的盗梦专家经过高度训练,同样精于此道,这可能是他们可以完成复杂任务(如梦中阅读)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做清醒梦的人来说,他们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在《盗梦空间》中,一些人物还能在梦境中武装自己,防止别的盗梦专家侵入自己的梦境。
3.梦境必须遵守物理定律吗?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盗梦空间》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某人的一段梦境中,巴黎就像一张大纸一样折叠起来;而有时,有些光幻觉会变成“真的”。例如,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创作的没有尽头的楼梯就出现在《盗梦空间》中,它是利用像发生在3D虚拟环境中的某些操作完成的。
但是,梦境也会遵循一些“现实生活”的法则。作家兼制片人杰夫-沃伦(Jeff Warren)就曾描述过他对梦境的调查:没有感官输入,意识行为似乎变得不可捉摸。我们可以从梦境中推出一些非正式的定律,如“自我实现期望定律”(你期望的事情将会发生)和“叙事动力定律”(在某个地方停留太久,梦境开始陷入冲突)。例如,在《盗梦空间》中,当现实世界的外在影响侵入时,梦境就“陷入冲突”。
4.梦的功能是什么?
弗洛伊德认为,梦表达了我们受到压抑的欲望。有时,做梦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表明,做梦还会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无论是快速眼动睡眠(即浅层睡眠),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即深层睡眠),我们都会做梦。不同的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更像是在讲故事,充满了感情和冲突;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通常涉及友善的社交互动。例如,那些情绪沮丧的人,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快速眼动睡眠而不是非快速眼动睡眠。
5.梦境中的主观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在《盗梦空间》中,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世界要慢得多,而且还存在一个所谓的“缩放效应”(scaling effect),即如果你的梦境中又出现了梦,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所以,现实生活中的5分钟,到了梦境中相当于一小时,而5分钟的梦境时间,又与次级梦境中的一周时间相当。
这种对梦境和现实时间的虚拟描写或许算是《盗梦空间》的点睛之笔,然而,我们除了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巧构思之外,在现阶段,并没有证据去证明这一点。实际上,研究人员在对清醒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证据,至少当做梦者一觉醒来时,他们对时间的感觉会存在上面描述的变化。
对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当我们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出现问题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事实上,虽然对时间的幻觉是由大脑自身产生的,但正如《盗梦空间》中的情节一样,这种幻觉同样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孝文)